阅读历史
换源:

第 13 部分阅读

作品:易鼎|作者:止水惊羽|分类:其他小说|更新:2025-06-23 20:06:48|下载:易鼎TXT下载
  还允我来作地主之宜。”

  第二十四章 羽翼渐丰下

  蜀中本来就是气候温和,现在又是三月中,加上王守田建县城时,习惯性在街道和城里小河边上种上柳条和树木,其中有不少是桃李,因此街道和河流两岸都是嫣紫姹红,不少地面上都是新绿如茵。

  千二百户,虽然现在集体劳作,但是也有些人在县里,还有些商人前来,并且逢到某些庙会,就早早的有府里商家赶来,又有些店家索性在县里开店,整个县城,倒也不算冷清了。

  在这家酒店上面,行人上得了酒楼。

  柴茂森上了楼,分了主宾坐下,当然有资格坐的只有三人,其它人都散了二桌在外面,不时警惕看着四周。

  店家早就守着,两眼笑得眯成条缝,说着:“客官请坐,要点什么呢”

  “有什么菜,不问贵贱,点六七只上来。”王守田随口说着:“酒要拿些好的,不要用渗水的糊弄我”

  “好喽,伙计快给客官烫酒,把我们店里那坛程家老酿开了,给客官端上”

  “是喽”店小二高唱声:“给客官上酒喽”

  忙不迭便下楼去了。

  这时,柴茂森才仔细打量着王守田,只见王守田衣着也并不出奇,没有穿官服,只穿件灰绸长袍,却显的纤尘不染。

  看年纪的确非常年轻,但是黑眸幽亮,意态自若,自然有种沉稳的气度,教人心折,让他不由暗中点了点头。

  顷刻二只菜,就已经送上,酒也温好送上,王守田就举杯相贺,说着:“柴先生,我也不是虚逢,本县已满千户,却是初建,县中连六曹都空了半,更加不要说其它各房各班了,柴先生能远程而来,足见对我诚意,我先贺先生杯。”

  这话就说的使人舒服,柴茂森笑,还礼说着:“大人如此厚爱,小人真有惶恐之感,小人才学浅薄,乡间小吏,哪能得大人如此赞誉不过大人如是赏识,小人必鞠躬尽瘁,为大人效力”

  “说的好,说的好,我今儿能和柴先生同席举酒,实在缘分不浅,来,吃得痛快”说罢二人举杯同饮,王守田满脸是笑,又问着:“柴先生远道而来,旁观者清,还请有教于我。”

  “我来三日,已见大人开渠田,兴水利,劝农桑,练强兵,的确是不凡气像,不过,我见这县格局,只怕开垦也止于此步了。”

  “哦,怎么说”王守田怔。

  “哥哥,我看外面荒芜的田地多的是,怎么说开垦也止于此步了”柴嘉也连忙问的说着:“我看再开十万亩绰绰有余。”

  “嘿,县之地开垦十数万亩当然绰绰有余,只是对面就是太素县,川中都据太素县,太素县也算是大县,虽然上次川中都损失巨大,连主将也被大人斩了,但是不可不防备。”柴茂森自然要表现二,说着:“岂会眼睁睁的看着本县开垦原本开垦都在县城附近数里之内,当然不要紧,若是在数里外建乡立村,只怕川中都不会坐视,只怕会派兵掠夺,却是枉费功夫。”

  “川中都不除,本县难建”他最后总结的说着。

  王守田听了,不由哈哈笑,说着:“柴先生果是大才,这话说的是,来,我们再喝杯。”

  等这杯又次饮而尽,王守田就隆重说着:“柴先生,你就先在本县担任令吏,待县中建制,再提拔不迟,如何”

  “敢不从命臣拜见主公。”柴茂森起身,行大礼。

  既然拜了,确定了君臣名分,气氛就不样了,再次入座后,柴茂森就说着:“不过主公近期不必担心,柳思明是镇之主,死是大事。”

  “小敛大敛寻冢刻谥印殡尸大遣奠守孝,就算现在从简,个月也拿不下来,前后必须二个月。”

  “再加上新主登位,熟悉军政,也需要时间,因此六月之前,主公不必担忧。”

  王守田连连点头,在地球的他当然不知道这些说的什么,现在继承了记忆,却是知道,比如说谥印,这就是刻有谥号的玉印。

  古时帝王诸侯大臣死后,依照其生平行为给予个谥号。将谥号刻在玺和印之上,随同棺柩起葬入陵墓,即为谥印,据说死后以此号令鬼神。

  而殡尸即是停尸,尸体敛而未葬称殡,故尸体入棺至下葬前为殡尸。殡尸时间长短因身份高低而异,身份越高的殡尸时间越长。

  守孝即子孙守哀,最高古代丧礼规定三年,后来减为百天,再省作四十九天,最后最简也要二十七日。

  总之,古代这套程序,特别是有身份的人这套程序,时间很长,到六月之前没有问题,还是比较切实。

  王守田连连点头,说着:“善”

  场酒后,到了下午点左右,才散去,王守田命他今日休息,明天早到县衙报道,柴茂森也立刻答应了。

  等王守田回来,就见到县衙外面,有五十余骑,个个牵着战马,身上有着凛然之气,见了王守田也不行礼,不由吃了惊。

  二个中年武将立在门口,并不进去,见王守田前来,他们上前,问着:“是王校尉吗”

  问的是军职。

  “正是我,你们是”

  “末将贾斗张忠禄见过校尉。”这二人中,人并不行跪礼,行了军礼,还有人行跪礼。

  “你们是”王守田皱眉,询问的说着,听了介绍,才知道,贾斗是大帅亲将,虽然只有队五十人,但是却是骑兵,因此官位也是果毅校尉,这次是大帅派遣,临时听候差谴,由于官位相当,又是大帅亲军,自然不行跪礼。

  张忠禄看上去,有四十多岁了,却是原本大帅府的个陪戎校尉,据说原本是早早跟着大帅的亲兵,只是此人为人刻板严肃,对人情并不是很通融,因此始终无法提拔,当到九品已经到顶了,这次应着王守田要求,被派前来。

  王守田连忙说着:“两位请进,对了,其它骑兵,就进军营,已经建有营房,我已经吩咐准备了食宿。”

  贾斗点了点头,对着后面个副手说了声,而王守田也说了声,派个亲兵带领,只听“轰”的声音,没有多少时间,行骑兵就远去了,只留下二个亲兵。

  始终,这队骑兵并没有对王守田行礼,不由让王守田暗惊牙兵之桀骜。

  对贾斗与张忠禄的到来,王守田自然是非常感谢,将二人迎进县衙内招待,问了还没有用过中餐,立刻下令衙门内开宴。

  如果来不及准备,就去外面酒店购买。

  在王守田的命令下,才刻时间,就立刻上菜,连连上着二十几只菜,王守田亲自端壶上酒。

  贾斗与张忠禄都是典型的古代军人,顿时大吃大喝了起来。

  等吃了差不多了,贾斗就说着:“这次我奉大帅的命令,必会听候你的调遣,你放心好了,某家这五十多儿郎,都是军中精锐,就算川中都出动,也可战。”

  这王守田当然相信,因为整个镇里,也只有二百精骑,其主将丁虎臣二个营正郑大成许令都是熟悉,当然再下面就不太熟悉了。

  前世丁虎臣却是忠臣,蒙老帅大恩,要护卫少主,最后关头还企图拯救王守田,但是下面许令却兵变,杀了主将。

  心中感慨万千,却不露声色,说着:“贾校尉能来,我就放心了,贾校尉远道而来,必是辛苦,来人啊,送上礼物。”

  声令下,人就端着二盘银子过来,盘是百两,整整二十个银锭,盘就只有八个银锭四十两了。

  “贾校尉,请笑纳”百两银子送上。

  贾斗眼睛亮,顿时热情了许多,说着:“王大人果是豪爽,难怪能斩得陈翔,这某家就收下了。”

  说着,挥手,个亲兵就上前收下了。

  “张校尉,这次你过来,却想由你担任着军中军法官,以及县中法曹之司郎,如何”

  张忠禄却不敢如此,他跪下行礼,粗声说着:“是,军中以律法为尊,没有军纪军律,言何成军标下应命,只望大人不要随意改动军法就是了。”

  这话说的蹊跷,王守田看了他眼,有些留意,却说着:“起来吧,来人,也给张校尉这些安家费。”

  张忠禄也就不推辞,收下谢了。

  再继续陪着喝酒,王守田眼睛都有些直了,终于,将这两人送走,王守田慢悠悠地来到书房。

  县衙书房,才初建,也就几十本书,王守田唤着:“叫王旦过来。”

  片刻之后,个三十岁左右的军人过来,见了王守田,就是“啪”的行礼,这是王家的族人,实际上,按照辈分,王守田还要叫声叔呢,虽然有些远,原本是个火长。

  “王旦,你是我王家的人,这次张忠禄来了,我派你当他的副手,你要好好跟着他学习怎么样背诵军法,多学点本事,以后不管是县里的兵曹,还是军中军法官,都是有位置的”

  “大人放心,我知道,这是要事事掌握在王家自己手中。”

  “说的好,你明白就好,还有几个王家的人,你多带着培养,明白吧”

  “明白”王旦干脆的说着。

  王守田非常满意,在古代,家族的凝聚力的确不是外人能比喻,朱元璋当初掌兵,用的全部是乡人,由于朱元璋亲族不大,没有人可用,这人就收了几十个义子,靠着他们来监督全军,当的也是监督和执法的官。

  后来当然义子死的越来越少,幸存的越来越少,最后据说只有个义子幸存。

  但是也可见这亲族的威力了,王守田也不会在这方面逆天。

  不过如此,整个体系,就完备了,可所谓羽翼渐丰。

  第二十五章 素儿上

  汲水县上,白气氤氲,朵白气凝聚的云气,在天空上运转着。

  汲水河中,股赤黄相间的气,缓缓流动,渐渐凝聚。

  蜀中有河流1400条,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43条,这汲水河只是其中之,只是这河都相互连接,总称蜀江,贯穿蜀地,终入长江。

  因此汲水河也有着船只来往,只见这天,条双层大官船,沿河而去,这条官船,才在汲水县里补充了些货物。

  汲水县虽然不是很大,但是到了四月,也越来越稳定,来往商人有百数,县里也开着各种各样店,倒也不怕补充不了些食物。

  只见行奴仆,跳着担子,将些新鲜的鱼肉和蔬菜运到了甲板上。

  此时,是下午点,甲板上最是平静,按照习惯,主人会睡会,各家眷也都习惯了这个习惯,只有仆人在清扫着船,而厨子接着蔬菜,在准备晚上用的酒菜。

  素儿打了个哈欠,走在甲板上,她看似个丫鬟,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,明眸皓齿,柳条细腰,看上去就是美人胎子,穿着绿色衣裙,但是手脚还有头发上戴的首饰,却不像是丫鬟,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。

  站在船上,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,水流却平静缓和,素儿手拿把小扇,遮住斜射过来的阳光,抬头看上:“蓝姨,您叫我素儿来了。”

  她的声音清脆如铃铛。

  “嗳,我在这里,你过来”个中年女人的声音回答的说着。

  蓝姨是女管家,船上的事,全由她手操办。

  这两层官船,有房间,蓝姨招呼素儿上到了个房间的桌子旁坐下,并且上了茶。

  四月春风轻轻吹过,茶香很快溢满房间。

  素儿放下扇子,端起茶轻轻吹下,浅尝了口,笑的说着:“好喝的茶,谢谢蓝姨款待了”

  蓝姨目光扫过她的茶杯,说着:“这是位沿途的官员送了,大人赏了点我,我自己也很喜欢,可惜不多了。”

  素儿笑了:“蓝姨很得大人信任,这赏赐总会继续有”

  蓝姨听了,笑得很开心,说着:“是呀,上个月夫人又赏了匹布,我是作牛作马也还不清主家的恩情啊”

  “蓝姨这次来,是叫我作什么呢”素儿又问的说着。

  蓝姨压低了声音:“呵呵,听说素儿能算卦,能算运啊,你能帮我算下吗”

  “才会点点而已”素儿谦虚了句,但是小小面孔上,还是浮现出喜悦的神色:“蓝姨要,我就帮你算算。”

  “别忙,喝了茶再算。”蓝姨笑眯眯的说着。

  “恩”素儿又喝了大口,然后凝神看向蓝姨,目光清如秋水,片刻后,她取出几个铜钱,又洒了下,最后,有些疲倦的松下来。

  “蓝姨,我看你红气隐隐,却是主杀呢”

  “那怎么办”蓝姨连忙问着。

  “没事,看卦相上说,你有凶中带吉的意思,是先凶后吉,没有什么大妨,说不定以后还会发达呢”

  “呵呵,素儿真是神准啊,难道主人这样喜欢你。”

  素儿也笑了:“点小本事而已”

  说到这里,她“咦”的声,就觉得头有些晕了,她连忙扶着桌子。

  “呵呵,素儿啊,你算卦算的这样准,今天可有没有给自己算个卦呢”蓝姨笑眯眯的说着。

  素儿勉强抬头,说着:“哎,算自己总算不太准”

  话还没有落,她猛的从蓝姨眼中看见了凶光,她的话下子停了。

  蓝姨继续说:“哎呀,你怎么不说了”

  亮晶晶的冷汗从素儿的额头冒出来,她身体摇摆着,嘶声对着蓝姨说着:“你,你给我下了药。”

  “是下了药,不过素儿你放心,不是毒药船上也没啥毒药啊,这只是**药,夫人给的”蓝姨收敛了笑意,说着:“你长的漂亮,小小年纪就副狐狸,还会算卦,引得大人重视,你存什么心思”

  “如果仅仅想争宠,夫人量大,还总容得下,可是你总借口卦相,引得大人言听计从,这还得了”

  “素儿啊,你不慎落水,夫人和我都很悲痛啊,你放心,你的家人,夫人和大人都会好好抚恤,不会让你吃亏的”

  说到最后,素儿已经动弹不得,她努力的想挣扎,却越来越迷糊,虽然不至于昏迷,却也什么也看不清。

  片刻后,蓝姨将她扶到了船边上,说着:“下辈子,你投个好胎吧”

  说着,用手推,只见“扑通”声,素儿就头扎了下去,没有半点挣扎,就沉了下去。

  这时,太阳已经偏西,金色的霞光,映出蓝姨的影子,蓝姨这时,也没有笑颜,叹了口气,双手合十。

  阳光清朗地照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,周围都静悄悄。

  这时,主人杨世成已经醒来,而个夫人正在陪着他,这位夫人,长着瓜子脸,妩媚动人,体态窈窕,二十多岁左右。

  杨世成在说着:“夫人,这次我们出使成都镇,顺利返回,大帅必有赏识,而且还得了不少财货,嘿嘿。”

  这位夫人眼波流转,莞尔而笑,细声说着:“大人,您是大帅亲侄,向对您器重,这次回去,说不定又会升官了。”

  这话说得杨世成哈哈大笑:“哎呀,夫人,你的话可真是贴心呀。”

  这时,有人来报:“大人,这次礼物都已经归档,已经处理完毕,您是不是看看”

  杨世成点头说着:“叫他进来吧。”

  人总管模样,上前磕头,说着:“盘点着,有白银二千四百五十七两,黄金五百六十两,明珠二斗,丝绸二十五匹,玉雕七个,特别是里面有个青玉雕龙,虽然不是正龙,却也是夔龙。”

  杨世成大喜,说着:“拿上来看看。”

  当下,个丫鬟就拿过个盘子,上面就有数块玉,其中最上块,就是夔龙玉。

  这玉玉质纯正,雕琢成夔龙,形神兼备,当下就吸引了杨世成的目光。

  夔龙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足,出入水则必有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,以直线为主,弧线为辅,具有古拙的美感。

  见杨世成爱不释手,这夫人眼光清幽,轻轻笑着说着:“大人,这玉虽好,却不是大人现在能用的,若是给大帅和世子知道”

  听了这话,杨世成不由打了个寒战,心神懔。

  此等龙物,都是皇家所有,或者赐爵在伯以上的食鼎之家才有,连大帅也没有拥有,自己拥有了,这就麻烦了。

  虽然自己是大帅侄子,这些礼物可任意取拿,但唯此件,却也不可不谨慎。

  只是他观看着这玉,却总觉得它有着种魔力,吸引着眼光,让人爱不释手。

  若是王守田在,必会看见这玉光闪烁着青色。

  反复观摩片刻,杨世成不由暗暗地叹气:“唤素儿来,让她占下是吉是凶。”

  听了这话,夫人低着头,眸子里闪过寒光。

  哼,遇到大事,就想着素儿,这还了得幸亏今日下了决心。

  果然,片刻之后,声尖叫:“不好了,素儿落水啦”

  听了这话,杨世成手颤抖,这玉就落下,幸亏在地上铺着厚地毯,这玉落在地上,滚了几滚,却丝毫无损。

  接下来,他愤怒咆哮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:“怎么回事,快救她上来”

  船上顿时片喧哗,大量人手从船里涌出,还有十余甲兵。

  但是此时折腾,又有何用,不断有人下水,却也摸不着人,渐渐的,夕阳而下,河面上波光连连。

  眼见夕阳而下,几番打捞无功,杨世成依旧立在船头,脸色铁青。

  夫人上前,拿衣披上,却不说话。

  她天赋聪明,岂会在这时开口,引的他的疑惑

  她不说话,杨世成却醒了,他脸色由铁青变成灰白,叹着:“仙师说我得此女,以后贵不可言,现在中途落水,莫非我就没有这个命”

  说完了这句,又无力挥了挥手:“不必捞了,开船吧,在夜前赶到下县”

  “是,大人”下人都松了口气。

  而夫人听了这话,见他黯然回船,原本激烈慷慨之气已经消失了大半,不由突然之间心中凉,似乎自己真的作错了大事。

  但是这时,当然无法后悔,她按捺着自己不安,跟了上去,而在船上,自然有人发令收兵,片刻之后船继续远去,没有多少时间,就消失了这段水域。

  汲水淙淙而流,水质奇佳,入片清凉,到了夜中,突然之间,片河面上,有着圈圈涟漪似的光茫,如有人,就可闻到股香味,片刻之后,个尸体浮了上来。

  若是平常浮尸,就算时日尚浅,此时也不炎热,不会发出恶臭,不会爬满苍蝇,但是也会四肢和身体浮肿,面目狰狞变形,哪怕生前再是美女也样。

  可此时,这少女浮在水面上,眉目如画,哪见丝毫浮钟,只似乎睡着了样。

  股赤中带黄的气,缓缓自七窍流入。

  第二十五章 素儿下

  四月二十,却是清和节

  “四月清和雨乍晴,南山当户转分明”“清和节当春”,正是说明此节日。

  每到清和节,便要聚到山上采青。

  男人有男人的活,行女人就出了门,集体去洗衣服,说是洗衣服,实际上就是在河水边游玩。

  王氏自然也去了,而赵婉随之,几个小姑娘小媳妇都跟着,后面还有几个人挑着食盒跟着。

  王守田当上八品官后,别说王家宗族内,就是乡里,也有许多人来奉承她,其中竟然有送田产,送县里店房。

  些乡里破落的人家,商量了下,就带着薄田来投身为仆,以图荫庇,自然就是王家的佃户了。

  这大半年过来,家中仆人和丫鬟,增长了数倍。

  这不,有好几家小姑娘小媳妇都跟着,不仅仅是人了。

  荷桂也春风得意,名副其实大管家了。

  这时春到四月二十,天气转暖,老夫人穿着天青色衣裙,而赵婉几乎同时,各戴着首饰,在群人的拥戴下,赏看着河流。

  只见河水碧绿,湖面如镜,水波不兴,水里有鱼悠悠地游来游去,配着碧树绿草,春光鳞鳞。

  玩赏了片刻,就在处草地上,这些媳妇姑娘,将油布摊开,就把食盒里菜肴端上来,又有着众多点心,行人拿着碗盏杯箸布着,让周围乡里的人看了,就忍不住羡慕,现在乡里有这气派,就是王家了,连里长家都逊色分。

  王氏看了,只是笑,眯着眼,看向湖中,才猛然之间,突然见到河流中央隐隐,泛着红光,她心里奇怪,仔细看去,见它渐渐浮进,见是片,想了下,她“啊”的声,站了起来:“嫂嫂姑娘们,你们仔细看,这是不是个人”

  荷桂惊,站起来看,皱眉,说着:“的确是,难道是前天大雨,冲下的人”

  前天下大雨,不少民宅在暴雨中坍塌,县城街道上的积水都可以行船,据说有好几个人失水落难。

  个媳妇就说着:“好霉气,遇到这个,老夫人,我们不如避开吧”

  遇到浮尸自然是霉气。

  若是在以前,老夫人自然也不会多事,现在却不样,她微微呵斥的说着:“哪能这样,看见了,岂不能管管,人死入土为安,没有遇到就算了,遇到了,口薄棺材又值几分银子”

  说着,就让家丁去查看下。

  这家丁叫董二,是个矮胖汉子,听了也觉得霉气,不过夫人吩咐了,也只得应着,带着二个人上前,迎着河水。

  这河中,有处是狭窄,有个小桥,这桥非常简单,就是几根树干搭了,这时行人上前,先用着竹杆子拉着人,赶向岸边,还有个就跳到水边捞人。

  老夫人站着远眺河面,这时,片天晴,望去,太阳悬挂在碧如洗的青空上,水面寥廓,不知道为什么,总觉得红色片,又带着黄色。

  心中琢磨着,就见稍远处家丁喊着:“是个人,是个少女,看样子还没有浮肿呢”

  “快捞上来”老夫人连忙说着。

  等捞了上来,却见家丁董二喘着粗气跑了过来:“不好了,夫人,不好了。”

  老夫人微微皱眉,说着:“这样惊慌干什么”

  过了片刻,老夫人过去看,也不由目瞪口呆。

  这个尸体是个小姑娘,身体没有浮肿,躺在岸上,眉目如画,似乎睡着了样,这种诡异的情况,顿时使些姑娘媳妇心中凉,连连后退。

  老夫人定了定神,说着:“惊什么,这是才落水的姑娘,过去看看有没有气”

  荷桂胆大,她上前,先摸了摸鼻息,摇摇头,不过还是把姑娘拉起,对着背猛敲,说来也奇怪,只敲了几下,这小姑娘就“哇”的声,吐出大口的水。

  荷桂大喜,放平再摸了摸鼻息,就叫的说着:“有气了。”

  众人都立刻舒了口气,老夫人就说着:“看你们吓的,这明明是入水不长的小姑娘,来,把她放到油布上。”

  这时,就没有人怕了,几人上前,扶着让她躺在油布上。

  这时仔细端详,不由人人称奇,这小姑娘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,明眸皓齿,柳条细腰,看上去就是美人胎子,穿着绿色衣裙,看衣服式样有点像丫鬟,又或者是旁出的些家的小姐。

  “婆婆你看”赵婉这时开口了,只是指,大家都注意了,这小姑娘身上手上,还有发上的首饰,竟然个都没有掉,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。

  “哎呀,这些首饰可很值钱,莫非是哪个官家旁出的小姐”荷桂尖声说着,嫡出的小姐服饰不样,大家却不作此猜测。

  见到有着些乡人围观过来,赵婉又轻声对着王氏说着:“婆婆,这里人多,不是好地方,再说这位小姑娘也不能在这里晒着。”

  提醒,王氏立刻大悟,说着:“媳妇说的对,来人,把这个小姑娘抬起来,带走,我们现在就回家去,对了,再把乡里的张医师请来。”

  行人应着,也没有心思游玩,带着食盒的带着食盒,包着油布里的小姑娘,几个小媳妇就抬着,这小姑娘也不重,很快就到了王家,到了王家,门关上了,些围观的乡人还没有散去,在外面议论着。

  没有多少时间,张医师就带着个药盒,跟着个小厮进去了。

  这时,庭院里,已经弥漫着鸡汤的味道,让突然不由咽了下口水,这可是乌骨鸡,等闲家里谁能吃到

  “张医师,你进去看看。”赵婉微微行礼,提醒的说着,他的神态,已经落入她的眼神之中。

  听着王家媳妇声呼喊,张医师打了激灵,心里想着:“这小娘子也真有福气,她男人当了大官,不可怠慢。”

  张医师下意识的应着,说着:“我这就去看看”

  进去片刻,张医师就出来了,说着:“没什么大妨,已经醒了,就是脉气弱了些,开贴药平心静气就行。”

  这时,个丫鬟出来,说着:“里面的醒了,想见见老夫人和夫人。”

  “不要紧吧”赵婉看向张医师。

  “不要紧,只要不多吹风就可。”张医师说着。

  赵婉也就命这个丫鬟把她扶出来,就在外面的小厅里见了。

  过了会,丫鬟扶着个少女出来,这衣服已经换了,到了里面,对着王氏和赵婉行礼:“老夫人,夫人”

  众人都看去,只见她脸色稍有些苍白,却更显的眉目如画,眸子如幽亮的星子,肌肤白嫩,五官精致,真是美人胚子个。

  “小姐不必多礼,您这是”王氏问着。

  “妾身是苏家二娘的女儿,名素儿,这次父亲乘船回去,据说要去江南,沿着入江,不想甲板路滑,我就落到水里,想喊无人应,昏了过去,多亏老夫人和夫人相救。”她声音娇柔的说着话。

  不知道为何,她柔柔的说着,却带着令人怜惜的味道,下子就使人相信了她的话,再说,又有着昂贵的珠宝为证。

  王氏立刻说着:“原来是苏家小姐,我这就派人去打听,有没有船等着。”

  见她弱不禁风的模样,又连忙爱惜的说着:“苏小姐,你落水受寒,还是到里面休息,不必多说。”

  苏素儿也就行礼,由丫鬟带着进去。

  等她离去,小厅里的人才舒了口气,夫人就说着:“派董二骑马沿河去看看,有没有苏家的船张医师,你辛苦了。”

  说着,就使人拿出了二小串铜钱,这就是二百文,很不错的报酬了。

  赵婉笑了笑,说着:“张医师辛苦了,再给他带只鸡回去,以后苏小姐还要多看看。”

  丫鬟看向王氏,见没有意见,就应着声。

  张医师把铜钱置在手里,又说着:“这个,医酬我只收百文的,怎么好意思收二百,还有夫人赏的鸡”

  可是手却紧紧抓着铜钱,让人看就发笑。

  王氏却不笑,说着:“眼见这苏小姐还要看上几次,你过来总是麻烦,收下吧,张医师向都为乡里治病,拿只鸡也没有啥”

  张医师听了,连忙把手缩了回去,往腰里揣着,口里说:“也罢,多谢老夫人和夫人赏了”

  又转回头对着小厮说着:“还不拿了谢恩”

  说了会,见小厮拿了只鸡,就千恩万谢,笑眯眯的出去了。

  下午的事先不说,无非就是这些,转眼之间,就是入夜,天空明月照耀了下去,王家的人都睡了。

  处房间,门户紧闭,外面月光明亮,里面却漆黑片,片刻后,又见丝丝红中带黄的的气息渗透出来。

  只见这姑娘七窍内,渗出丝丝光来,若是外人看见,岂不吓死

  最后,这些七窍的气,完全收敛,她睁开了眼:“食了人食,闻了人气,终于完成了,这家就是真人当日说的潜龙谁祭我,谁就是潜龙”

  “可是我观家中气象,却并不怎么样,难道就落在这个潜字上”她有些迷惑不解:“现在还没有彻底勃发”

  转眼,她又平息了迷惑:“这真人虽然下手极狠,击破我的元神,但是的确有真本事,他的批示应该不错。”

  “我是汲水,汲水非我,只是丝龙气元神,但是只要扶得龙庭,我也终可长出完整的元神,成为这五百里汲水的龙神咦,这躯体天赋异秉,极有灵验,却是天赐我神通了。”

  想到这里,她垂下眼,渐渐的,睡着了。

  第二十六章 突破上

  五月

  阳光已经很炽热,就算是上午,也有着可怕的蒸闷,去年冬天种的麦子已经基本上成熟,新稻长的十分茂盛。

  当阵风穿过时,使人全身爽。

  在这样气候中,王守田却还在田地里,转眼看向麦田。

  三千亩,大片麦海,金灿灿的阳光下闪耀着光,看就使人舒服,王守田眯着眼,说着:“这麦何时可收割”

  “就在今明二天之内了。”薛远应的说着:“现在,就可收割,只等大人下令”

  “很好,分田的准备呢”王守田说着。

  “二个月来,已经划分了田地,各户已经认了自己的田地,只等大人声令下,正式分田了。”薛远指着在田里忙碌的农民,说着。

  “大善,果是未雨绸缪。”王守田昂首笑了起来:“我命令,收割”

  “遵命”这道命令下去,顿时,骑兵传达命令,片刻,六千人,手持镰刀扁担等农具,分成十二个洪流,涌向三千亩的麦田中。

  青壮收割,妇女打捆,老幼捡麦穗,切都井井有条。

  收割的时候,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光彩,这是希望的光,王守田转身令着:“先以亩之地麦子称重。”

  “遵命”柴茂森应的说着,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亩地,并且去称重。

  半小时后,亩麦地产出已经出来:“回禀大人,亩产二石。”

  “就以此为基,亩产二石,三千亩出产六千石,上报于大帅”王守田对着赖同玉命令的说着。

  “遵命”由于公文早已写好,赖同玉在行中,增添了些数字,就写完了。

  王守田展开看,不由笑,说着:“立刻快马传递给大帅”

  “是”就有二骑,翻身上马,疾奔而去。

  “主公,现在天热,是不是避避”薛远问着:“此处有我们就可。”

  王守田摇头,说着:“今天不必。”

  随着收割,百姓喜色越来越浓,虽是劳累而不惧,王守田感受着个个心情,观看顶上云气,白气已经浓郁之极,金印存放不下,大量白气散失,实在可惜。

  现在诸事都办,就等大帅册封旨意了。

  此时,是垂正十二年,纵观当时天下形势,皇室逐渐式微,藩镇势力日趋庞大,不断扩展着军力,王守田深知,以后十年,藩镇相互吞并,就会诞生秦晋梁等王,争夺天下。

  而在不知不觉中,草上胡人也在激烈统,并且诞生着霸主,日后三十万铁骑,进击中原之地。

  在这等形势下,王守田只有逆流而上,争分夺秒,现在就是又次考验和进步。

  汲水县到文阳府,不过百里,快马加鞭,只要二小时就到了府城。

  此时,书房中,王遵之闭着眼假寐,近侍见了,赶忙就近前请示:“大帅,中午应该安歇片刻罢”

  “我不用,还要再想些事,你们都下去吧”

  王遵之坐了会儿,只觉觉万绪纷来。

  柳思明虽然死了,可自己也精力不济,再难亲自讨伐,但是如是不能迅速吞并此镇,只怕

  蜀地众镇,现在占领成都的大帅魏存东最强,已经占领三镇,如果这势头再下去,再给他占领二镇,就发不可收拾了。

  自己身为镇之主,名义上有四县府,可真正掌握的,也只有二千亲兵,就算在二千亲兵中,缓急可济忠心耿耿的却寥寥无几。

  自己还驾御的住,但是如是让他们忠心于田儿,还真是眼望去,人尽可疑,想来也真令人寒心。

  不过,田儿也争气,白手起家建了汲水县。

  要知道,自己虽然是大帅,但是手中只有县府,供养牙兵都很吃力,不时还要被牙将所索取钱粮,哪有多少多余。

  虽然早咬着牙,准备支援田儿些,也是不多,现在田儿基本上白手起家,却真真解决了难题。

  就在这时,远处门敲响了:“大帅,汲水县来报”

  听了这话,王遵之霍然而起,来到门前,打开了门,还没有等禀告,就取下了这张公文,展开看,“今开良田三万亩,中田万亩割麦,计六千石”,顿时大喜。

  凡事都有法度,就算是镇之主,也不能随意提拔,王守田报上开垦四万亩,得六千石麦子,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政绩,王遵之岂不大喜。

  回去,从桌上取出张任命书,以及个金印,展开看,见并不弊端,就令人说着:“宣李显,速将此令,传于汲水县。”

  “遵命”近侍立刻应着。

  这时李显正在处东面厢房里办公,接到这公文,才展开看,就合上,说着:“我这就出行。”

  心中叹,虽然早已经知道大帅心意,但是这次不经过讨论,就发布任命,就非常明显的暗示了。

  甚至不能说是暗示,是明示。

  汲水县,继续在收割中忙碌着,中午时分,三千亩全部收割完毕,捆捆扎到了县城之中去。

  这时,已经有十个石磨字排开,都是用驴,百姓欢呼着,将麦子倒入,驴拉着,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来回滚动达到碾轧脱壳的目的。

  这是用两块有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,上扇有磨眼,磨面的时候,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,均匀地分布在四周,被磨成粉末,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,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。

  而麸皮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,比如喂猪就不错。

  “传我命令,发下号令,面粉和麸皮要统计,每石小麦,可出麦粉多少”

  “惯例是七成”薛远说着。

  “六千石麦子,就只能出四千石面粉,十升为斗,十斗为石,这次不能按照户数来,必须按照人口来,我们有多少人”

  “主公,有人口五千八百四十人。”

  “那就按照发下半的标准,每人三斗面粉,斗麸皮发下,并且领面粉时,也领田宅书,等大帅命令到,就发下。”

  “主公,这剩余的可不多了”薛远皱着眉说着。

  “以后只要维持军队,并且到了下月底,就是稻田成熟了,这可不是六千石了,稻子亩产有多少,有四石不”

  王守田隐隐记得地球上有条记录。

  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:“穿渠引汾,溉皮氏汾阴下,引河溉汾阴蒲坂下,度可得五千顷。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,民茭牧其中耳。今溉田之,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。”

  这就是说,灌溉水稻田的平均亩产是四石。

  这还不考虑着高产良田。

  果然,薛远沉吟,就说着:“我观此田,有之。”

  “那就对了,稻田总计有三万亩,可得十二万石,还忧粮食不成”王守田哈哈笑着的说着。

  “是,主公”

  “不过,这三千亩麦田无人打搅,这三万亩稻田,未必就没有打搅了。”王守田眯着眼,看向远处:“我当绸缪之。”

  这打搅,不但是内,也是外。

  年二季,就有二十万石,是何等概念

  大帅别看拥有府县,但是被分配了去,实际上收入也未必有这样多的粮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