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由于,在别的府县,有着地主和豪强,有着官吏盘剥,因此百姓负担超过了五成,但是大帅拿到手的,十五分之都不到
而汲水县除了后面些地主,在这四万亩里,没有任何地主豪强,官吏也不多,因此直接获得半,由此可见王守田现在的经济实力了。
十万石粮食,就算是极辛苦锻炼的士兵,日食5升,也可养上二千人,更加不要说不断增长流民了,每增长千户,就可养兵倍
想到这里,王守田才深刻理解到,当年为什么屯田于汲水县的李承业,第二年就能反攻为守,打下川中都,并且还主动将太素县交给自己当时自己大喜,认为他忠心耿耿,并且有这样多的人才依附,以及造反的本钱实是粮足兵精啊
太素县并非是空白地,自己得了,也只能依惯抽取十分之赋税,还惹得百姓怨言,而李承业只要有着汲水县,不断吸取流民,就有着推翻自己的本钱
可惜前世,竟然对这个关键不知,以为自己掌握了二府七县,远在县之上,不想在实力上,最多的旗鼓相当
再怎么样有天命,气运也不是凭空而来,唯有掌握了这帝王之资,李承业才发不可收拾如龙得水。
王守田舒出口气,这关键也不是立刻想到的,而是今日算到产出,才恍然大悟,明白了关键。
不过,这十万石,自己不能全拿,可以送半给大帅
从思考中醒来,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分,文吏已经将卷卷文书都叠在了长桌上,忙的满头是汗。
而边的官吏,将已经磨出的面粉和麸皮分成二半。
王守田就问着:“授田书可准备完了”
“大人,千二百十户,已经基本准备完毕,就等大人下达命令了。”
王守田满意的点了点头,又看了看顶上的云气,就这片刻,顶上云气又浓了不少
就在这时,远处有着骑兵的声音,骑先进来,翻身下马,跪在地上:“报,秘书郎李显,带着大帅令喻来了。”
第二十六章 突破下
计议已定,行人立刻迎接出去。
李显没有上轿,照样是骑马,带着十数随从,前呼后拥来到了汲水县。
王守田大开城门,将使者迎向县衙。
李显神色严峻,说着:“不必,就广场上宣令吧”
王守田怔,又指着台说着:“请上宣命。”
这台高三米,本是王守田在上面监督磨面所用,这时正适宜,李显大步而上,站在了高台上。
这时百姓都也纷纷跪下,时间鸦雀无声。
而王守田带着人,在高台上端端正正跪下,行了大礼,大声说着:“臣等恭迎大帅之命”
李显展开任命书,宣读:“奉命:果毅校尉典农都尉王守田,屯田开垦,招募流亡,户籍千户,功劳显著,特任命为汲水县县令,兼宣武校尉,以牧民之,可任命八品以下县内官吏”
“谢大帅”王守田带头跪拜了下来,磕头谢恩。
就在册封的瞬间,顶上云气顿时起了变化,丝丝白气形成了云气,隐隐有着印之相,只是这印动摇不定,或隐或现,却并不稳固。
王守田吃了惊,难道自己集了如此多气数,再加上大帅任命,还是无法突破命格
但是这时,自然不及细想,李显这时下来,带着微笑说着:“王大人,大帅已经命我带来汲水县印信,你收下吧”
说着,就把张文书和个金印递了过来。
王守田连忙上前接了,他稍微看,就把手中任命书放下,抬头对李显说着:“李大人,还请稍待,我这就任命官吏,以求大帅批准。”
李显微微笑:“这个当然”
王守田上了台,取出数张任命书,就立刻有人拿来印泥,就用新的汲水县正印印了上去,然后就宣读。
“令吏薛远何在”
“小吏在”薛远出来二步,跪倒在地。
“你治民有方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主薄,掌管文书,常参机要,总领衙事。”王守田宣读着。
“下官领命”薛远猛的磕头。
就在磕头之间,薛远顶上云气顿时起了变化,丝丝白气形成了云气,形成了个小印,却非常清晰,这就是官命了,不过本命白气依旧,并没有发生变化。
几乎同时,王守田感觉到自己的云气猛的动,边分神看去,边喝着:“令吏赖同玉何在”
“小吏在”赖同玉出来二步,跪倒在地。
“你熟悉政事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吏曹司,掌管县内吏员人事。”王守田宣读着任命。
“下官领命”赖同玉猛的磕头。
就在磕头之间,赖同玉顶上云气同样起了变化,但是和薛远不同,只见灰气全消,形成了个小印,这印里,不但有着白气涌入,还有着五分之的金黄气充满其中。
这就是祖先庇佑的气数,几乎同时,自己顶上的变化,却使王守田大喜,只见本来或隐或现的官印,又厚实了几分。
果然得了人才,就可稳固自己的命格和气运。
“令吏柴茂森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户曹司”
“令吏徐六郎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仓曹司”
“陪戎校尉张忠禄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法曹司”
“副队正王旦,去掉军职,特任命你为汲水县正九品兵曹司”
“以上任命,各司其职,望你等忠于职守,戮力公事。”王守田最后说着。
“谢大帅,谢大人”这行人,起磕头。
顿时,这个县衙,除了县丞和县尉,其它的全部建了,实际上缺少了县丞和县尉,并不影响总体结构的建立。
整体县衙制度建,大批云气下降,这时,王守田顶上金印已经非常厚实,但是就缺了点,无法彻底突破,而云气也不得真正进入金印,时间长了可是会消散,王守田心中惊,难道必须自己杀人夺运才可
心中度量,却要行最后着:“薛主薄何在”
“下官在”
“民无田不安,令你等立刻授田放粮”
“遵命”
薛远就上了桌子,这时,衙役已经把消息传了出去,顿时百姓欢呼着,又期待着望向着赶过来的薛远。
三人组,有十组,就着文书和大斗,就开始发放田亩地契和粮食了。
百姓欢喜跳跃,由于原本就是军屯,因此编制严格,户主分成十队,排着领着文书和粮食。
这些百姓,个个手脚上都是老茧,领了文书和粮食,这些人先给发的官吏磕头,又跑到高台下,对着王守田磕头。
不少人泪流满面:“青天大老爷啊,青天大老爷啊,小人给你磕头了呀”
“碰碰”之声,磕在地上,连高台上都听见,面上肿了都不顾。
千二百户,分成十队,就是百许人,文书事先又准备好了,分起来很快,前面的人还领到了粮,后面就领不到还没有碾出来呢
但是后来者,并不介意,哆嗦着拿着文书,人人欢呼,等所有人都领完了,这六千人,就起跪在地上,起磕头:“青天大老爷啊,青天大老爷啊,小人给你磕头了呀”
“大人长命百岁,长命百岁,加官晋爵啊”
这六千人的声音,泪留满面,起高喊,其中还有女人小孩,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,这声几乎响彻天空,冲上云宵。
而在高台王守田的身边,直站着的李显,静静的看着,眸子中闪着精光,见此情况,不由变色,低声说着:“民心可用,可怖可惧”
这时,王守田却没有来得及观察他的表情,就在这六千人起泪流满面,对他磕头之时,股强大的力量,猛的涌入他的身内。
只听“轰”的声,似乎打碎了什么束缚,头晕眩。
只见云气翻滚,白色本命之气炸开,随之,又生出根白里透红的本命气,这本命气形成,上面金印立刻稳固。
只见气如鼎沸,白气不断涌入金印中,只是片刻,就满了半,并且还继续上升,直到三分之二才停止。
并且白气翻滚,产生了变化,丝丝变成红色。
最后的云气就是白里透红,沉浮不定。
至此,命格突破,所有气运都凝聚在印中,并不消散,几乎同时,丝浩然正气,就似乎被炼化,充入其中,这使王守田大喜。
浩然正气为什么有力量,王守田已经隐隐领悟,实际上儒家的正气,就是法度,而真正具备力量,并不是从书本上单纯领悟和养出来,或者就算养出,也只有丝二丝,局限于自身而已。
浩然正气,第就是必须熟读儒家经典,读得极其透彻,并且信受奉行,俯仰无愧,如果没有这点,就算有功于社稷,有功百姓,也养不出这种浩然正气来,只会养出其它的气运来。
当然,并不是说其它气运就低了,只是道不同,气也不同。
其次,就是有着人望。
官员读圣贤书,做方正事,为福百姓,传播名声,百姓自然有着感激,系在了他的身上,个人,十个人,甚至百个人的感恩,也不算什么,但天下千人万人的感恩,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,和他读的极透彻的圣贤书结合,就凝聚出浩然正气来。
前世王守田,虽然被篡位,却未曾失职,不亏职守,后又十数年读圣贤书,读得极其透彻,并且信受奉行,这就满足了第个条件。
最关键的,却是当胡人大汗,要封他为汉王,建汉人傀儡政权,他口拒绝了,王爵加身而不受诱惑,十年监禁不改其行,刀斧相加而不堕其志,这事这品质,轰传南北,深受胡人之苦的汉人,无不交口称赞,深深景仰。
因此前世王守田生命最后的三年,可所谓负天下之望,俯仰无愧,凛冽阳刚,直充天地之间,才养出这种浩然正气来。
要消除掉这浩然正气,就必须以彼矛对彼盾,也就是同样得人望,行大事,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,自然可消化之。
毕竟原本的浩然正气,跨越时空,已经是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了。
想清楚后,王守田心里轻松,似乎掉了大包裹。
当下就说着:“你等百姓本是我赤子,这本是我的本分,你等起来吧”
百姓听了,更是感恩,磕头谢了,再三劝之,才个个站起,又去忙着磨面去了,不过这时,人人喜色,干起活来更是麻利。
李显就在想:“这三万亩新田,就这样放下,就使这六千百姓誓死效命,有此榜样,下次再招募流民,只怕少地无地的人蜂拥而来,而且,若是有事,只要此人震臂呼”
想到这里,不由战栗。
又暗想着:“幸亏此子是大帅继承人,不然只有杀之了,谁也容不得他,不过,此事还是要禀告大帅。”
就在寻思时,王守田就笑着:“此时不需我们,我这就回县衙开宴,如何”
李显心中有事,怎么吃的下,推辞说着:“我奉大帅命,这里事成,就要回复,安敢拖延”
王守田几次请之,见他的确心意已定,就奉上白银百两:“如此就不留李大人了。”
李显这时也不推辞,拿了银子,拱手礼,就带着人奔驰而去。
第二十七章 抽薪之计上
李承业带着五六骑,于条船上,由汲水西岸上岸,牵马上岸。
李承业观察平原,只见河滩尽处,是片疏林,再远处,就是靠近着县城的农田,这时,是六月,金黄色的稻田望无际,喜悦的农夫在里面忙碌着。
赶了段路,李承业沉吟不语,遥望隔开三里的县城,沉声说着:“不想王守田有如此才能,这三万亩稻田出,就有十万石稻米。”
跟随在后面,是三个男子,各有特色。
首先,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,体型硕长,脸庞瘦削,眸子带着精芒,不怒而威。
跟着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,英俊魁伟,菱角刚毅,身青衣,神态从容。
再次,是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,身着青衫。
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扫看着,微微变色,说着:“此县虽只有千户,但却熟可收十数万石,现在就可养都精兵了。”
这人是樊流海,年轻时家贫如洗,为了糊口,以贩卖草鞋为业,有回,樊流海到郡城卖货,碰到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老翁。
樊流海向老翁揖拜,老翁连忙说:“樊公,您怎么好拜我呀”
老翁给了樊流海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,并派人送行。
稍长几年,樊流海家境转好,他熟读兵书,刻苦学习,渐渐,谨严庄重,深沉刚毅的气度就养成了。
“分田到户,尽收民心,其心不测,承业,有没有办法在这方面动手”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说着。
他是李承业的叔父李元显。
“很难,现在大帅已经不在忌讳,几乎公开明示此人就是继承人,很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了。”李承业摇头说着。
自婚礼后,李承业这几个月,发生了变化,眼如点漆,举手投足意态自若,隐含着渊停岳峙的气度,教人心折。
听了这话,众人都是无语,臣子如此作,当然是大不韪,但是世子,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世子,却是受大帅欢喜,这点无法攻击。
“主公,臣到有计。”这时,这个少年开口说话了。
“哦,周先生你有什么话说”虽然周竹年轻,李承业却温言问着,语气甚是温和恳切:“此处无外人,尽管说来。”
周竹咳嗽了下,说着:“蒙主公信任,我当为主公谋之。”
“文阳镇四县府,开明县由李公管理,素来仁厚,得人心,士人争先投效。”
“正定县是燕山都管辖,由于陆炎战死,因此大帅收回,任命了傅廷为知县,但是财政还是供应燕山都二卫,并无多少利益可言。”
“东岚县是沙成都张允信之地,兴山县长策都赫义掌之。”
“主公要出仕,不可在开明县,也不可在文阳府。”
“哦,何也”李承业闻言往周竹瞧来,问着。
周竹淡然自若的接下去说着:“开明县已被李公掌控,若非是不能露迹,立可”
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没有继续下去,又说着:“主公在开明县,已经并无意义,而且父子同在县,也过于显目。”
“文阳府是大帅的亲藩之地,万万不可交给外人掌控,主公去了也难以作为,其它县,都各有其主,所以这数地都不可。”
“这也不可,哪也不可,难道就不出仕”李元显怒的说着。
“当然不是,主公已经在家修养数月,当出仕了。”周竹指着汲水县,说着:“我劝主公就出仕此地。”
樊流海倒抽口凉气,说着:“周先生果然妙计,主公就仕汲水县,就是向大帅表示,支持世子登位,这是众臣中第个表态者,大帅必大喜。”
“此时,汲水县初建,王守田哪能就经营的滴水不漏再说现在虽然空缺不多,也有县尉和县丞二职,我想大帅必会任命主公为县丞。”
“县丞虽是正八品,还是县令副手,却百事都要避嫌,有什么用”李元显这时却皱着眉问着:“还不如县尉,至少能掌厢兵。”
“厢兵并无大用,县尉也容易受人猜忌,县丞百事避嫌,这是好事,必不使人猜忌,可县丞又是县令之下第人,县令若去,县丞就可继之。”
“此人,安能长久在汲水县大帅收他为嗣子,必召去文阳镇,这时主公为县丞,就算不立刻晋升为县令,个代理也逃不掉,岂不正好掌汲水县”周竹笑的说着:“主公天资英焕,处处使人心折,这县里众官,稍加共事,必被折服,岂不以主公为首乎”
“而且汲水县地处前沿,和川中都必战,就算王守田将现在亲兵全部抽走,也要重建兵马以防御,主公有李大人和樊大人为辅助,岂有不胜之理到时候主公大可囊括军政,潜龙当起”
这却是绝户计,釜底抽薪之举。
李承业哈哈笑,负手欣然说着:“三位都是自家人,都是上天赐予我的大才,我心欣然啊”
又断然说着:“这是目前唯致胜之法,大帅体力疲累,希望臣子辅助世子,我们则利用此心,以表忠恳,此职必可取得,我回去就和父亲说来。”
大计已成,又见李承业刚毅果决,果有人主之风,三人心里都是大快,当下依河岸而行,再向前策马而去。
远处,汲水县已映入眼帘,李承业正勒马观赏汲水县,似乎此县已经是囊中之物。
“当”这时,钟声敲响,震彻汲水县上空。
时间,四人有点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,面面相觑。
只见城门开处,行行士兵而出,蓦然“大人”的呼喊声,在城门处响起来,潮水样响彻。
李承业避而看之,却是百姓自动欢呼。
等了片刻,又见五百士兵列成五营,正从城门而出。
只见士兵依令向前而行,动作划,脚步整齐,从侧面看,形成数十条笔直的长线,这等沉默踏步上前,透着股肃然。
四人无不变色。
片刻之后,李承业摇头哑然失笑说着:“先前那个能吏之名,我还有些不以为然,现在看来我的确小看此人了,垦良田,得民心,严军法,训士卒,还真是了得,只怕能吏之名还不能概括,假以时日,或可称名将名臣之流”
“主公惊而不慌,过而改之,实在让我佩服,这也是天赐主公良机,得以修正我们的计划。”周竹笑的说着:“此人如此得民心,我们更要将此县取之,不然必有大患。”
“训士卒还不错,但是却无杀意,不是久战之兵。”樊流海也笑的说着:“主公给我卫,我必可破之。”
李承业点头称善,说着:“我们再看看,多留意”
此时,王守田观看自己卫之兵,心中思潮起伏,经过二月操练,新兵都基本挑选出来了,在此之时,他想起自己的过去,心中充满激烈的情绪。
前世,自己虽为大帅,真正掌握兵权寥寥。
乱世最重还是兵权,现在有这卫五百人,他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,毕竟,大帅亲兵,也只有二千人,而诸都只有千五百人。
现在,就是分封诸将,巩固军权的时候了。
而这,王守田更愿意在城外开阔之地上进行,这使他壮怀激烈。
“何五郎,五郎这个名字,可不登大雅之台啊”到了城外处土台上,王守田先不说正题,笑的对何五郎说着。
“主公,这名字的确不雅,不如您给我取个”何五郎上前步,说着。
“你为将,以胜为吉利,不如就叫何胜,如何”王守田不假思考,就说着。
“谢主公,以后我就是何胜了”何五郎大喜,磕头谢恩。
等他退下,王守田就脸色肃,说着:“何胜何在”
“标下在”何胜又上前,单膝跪倒,行军礼。
“你勇猛果敢,射杀陈翔,特晋你为陪戎校尉,掌营之兵。”
“谢主公,必为主公效死”何胜大声应着,磕头行礼,这磕头,同样有云气凝聚,他有着红中带黄的本命气,只是片刻,就凝聚出云气。
使王守田大吃惊的是,这云气和他的本命气结合,竟然隐隐有狼状。
“柴嘉何在”
“标下在”柴嘉同样上前,单膝跪倒,行军礼。
“你善于骑射,特晋你为陪戎校尉,掌营之兵。”
“谢主公,必为主公效死”柴嘉大声应着,磕头行礼,他几乎是王守田手提拔,自然感恩,磕头有声。
这时同样有云气凝聚,他有着赤红的本命气,同样只是片刻,就凝聚出云气。
“张毅何在”
“标下在”张毅上前,单膝跪倒,行军礼。
“你精于练兵,跟我甚长,特晋你为陪戎校尉,掌营之兵。”
“谢主公,必为主公效死”张毅大声应着,磕头行礼,这时同样有云气凝聚,他有着赤红的本命气,同样只是片刻,就凝聚出云气。
三营之兵已经有主将了,王守田看向贺仲。
只见他顶上,有几丝白气,中心还有根红中带黄的本命气,直直挺立着,心中叹,此人命格,足和何胜分庭抗礼,甚至还在柴嘉和张毅之上,但是却太年轻,有许多缺点存在。
“贺仲何在”王守田往他瞧去,淡淡的说着。
“标下在”
“军中比试,你夺取冠军,甚善,我晋你为队正,不过,当了队正后,要以忠勤二字为心”这是王守田看在他最近刻苦训练,精于武艺的份上,给的机会,若是再有什么,只有杀了。
贺仲上前跪倒,沉声说着:“必不辱命。”
“尚未有队正和营正的队营,以军中勇猛之士充之伍火,暂由老营管之,等候日后提拔。”
“遵命”五百人起呐喊,跪下行礼。
就在这时,王守田目光远看,看见了李守业行人,不由惊。
第二十七章 抽薪之计下
在他的眼中,远处人,整个金黄之气聚而不散,现幢幡状,丝丝吉气自幢幡垂下,笼罩全身。
王守田不由大惊,挥手让军队回营,自己却带着亲兵前去。
在王守田成为了宣武校尉后,亲兵按制可变成二火,就是二十人或者二十人。
“主公”看见王守田前来,樊流海警惕低语着。
“没有关系,会会此人。”李承业说着。
片刻,王守田到了人前,已经看的更清楚了,心中凛。
中间人卓立,年纪非常轻,和自己差不多大,周围三人垂手侍立在他身后稍侧处,河风吹来,衣袂飘扬,猎猎作响。
这中间人,就近而看,幢幡吉气更加明显,内红外金,根淡紫气的本命气冲出,这是王者之气。
而周围三人,各自卓立,顶上云气浓郁,本命之气扫而过,都是不凡。
等看清楚了来人,心中“轰”了声,股不知道何来的怨愤,从身体里涌现出来,使他不由眸子闪过厉芒。
这时,这年轻人上前步,拱手为礼:“学生李承业,见过王知县”
语气甚恭。
王守田听了这话,心中竟然浮起李承业当上蜀王后龙行虎步之姿,猛地抬头,阵恍惚,心中杀机猛的浮现出来。
但是只是恍惚,王守田现在主魂毕竟强大,这就又收摄心神,沉声说着:“原来是李县令的公子李公子,幸会,今日见,果是人杰啊”
李承业微微怔,大讶的说着:“原来王知县也听说过学生,真是荣幸之极。”
又指着周围田地,恭敬的说着:“学生听得家父说起,说大人开良田,安流民,训兵甲,是难得的能吏,心中还有些不愤,今过来看,真是大开眼界。”
“良田数万亩,精兵五百众,这改换气象,年时间都不到,真是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体何止能吏二字,就算社稷名臣,也不过如此。”说着,李承业深深的行礼,语气恳切,表情诚挚。
若是王守田不知未来,不懂望气,也会相信。
王守田凝神细看,见他说话时,幢幡微微转动,股股波纹就附在话语上,虽然谈不上言出既法,但是却格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,使人不由心悦诚服。
这波纹到了王守田的气中,使王守田的气甚至发生小小的波动,可见他的力量之大。
这种情况并不稀罕,大凡手握重权者,都有此本事,但是按照正常情况,必须当到了郡级以上的官,而且还是主官,才有这气象。
现在李承业的气运,红色透黄,显幢幡状,并且丝丝垂下,笼罩全身,这说明他根本不依靠官职和人望,单是人气运,就可和集十万人的主官相比,这是何等可怖可畏
主官旦失去了官位,气运就会丢失过半,可所谓成也官位,失也官位,依官而成事,这就是政治和组织的根基。
而这种人,无论把他丢到哪里,都会脱颖而出,成为人群里的核心。
想起前世的传言,王守田若有所思,这气运,就是天命和地龙之气,特别是地脉之气,集于他的身上,因此布衣都可比喻府君之威严,若再给他集了众,那就真的如龙得水了
念于此,表情不露,笑的说着:“这只是父母官的本分,不值夸耀李公子,这几位是”
虽然三人都有些面熟,都认识,但是毕竟十数年了,确定下也好。
李元显站起来说着:“大人,我是开明县兵曹司,见过大人”
是从七品,是九品,在本县就要跪拜,在外县躬身行礼就可。
“原来是李大人。”王守田说着。
李元显是李存义的弟弟,在李承业当上蜀王后,拜宗正卿和右翊大将军,不过此人才能不高,屡次战败,后来蜀和胡人争战,他也是大败,损失数万军。
此人不足为惧,对李承业来说,李元显最大的好处就是坚决支持自己。
王守田只默然几秒,扫过他,就又看向余下二位,问着:“这二位是”
“小人樊流海,只是公子的门客而已”樊流海并不多说,副谨慎小心的模样。
王守田却心中震。
樊大将军,蜀中第流的武将,兼有政治。
“杂草不除,良苗不秀,乱暴不禁,善政不行请主公混**,以济苍生”这句话,就是眼前看似谨慎卑微的人说着,真是谨严庄重,深沉刚毅。
只是前世,似乎没有记得现在就投奔李承业,历史,又起了新的变化。
按捺住心中惊惧,甚至难以控制的丝丝嫉妒,只见此人顶上云气,根金中带青的本命气挺立着。
不仅仅如此,按照正常情况,他并无官职,再怎么样有格局,也没有多少气运,可是此时,虽然不多,浓郁团,就不比王守田现在差上多少。
这就是天运赐予。
“小人周竹,蒙公子赏识,作些文书而已。”周竹也上前说着,很简单。
周竹,蜀王三大谋士之,后由于鞠躬尽瘁,呕心沥血,在与秦王作战时,病死军中,却没有看见日后惨剧。
这些人才,已经集于李承业的身边了吗
真是不可思议,毕竟李存义才是县令,李承业现在无官无职。
王守田就算三世为人,也感觉心里片悲凉,苦涩和嫉妒丝丝生起,在心中翻滚,上天何其偏爱啊
不过想到刘邦,在乡下时,就有宰相萧何,大将樊哙曹参吕泽等人陪着他在乡下偷鸡摸狗,王守田渐渐平息了心情。
这等天璜贵胄,实是不可比喻,不过人道之事,在于集众,再怎么样天命和地龙,也只是锦上添花,代替不了主干。
气聚不散,现幢幡状,内红外金,这又如何
若我能集十万众,也有此相。
王守田笑了,语气平静,叹着:“真多是豪杰啊”
又对着李承业说着:“李公子来此,不如进城述,如何”
李承业苦笑,深深行礼:“学生出游,只为仰慕大人功绩,今日见,三生有幸,只是父母在,不远游,这时天色不早,家父惦记,却要早早返城,大人邀请,只能推辞,实是惶恐,望大人恕之,以后学生出仕,必早晚请教。”
这话说的还是恳切。
王守田点头笑着:“李公子仁孝,我就不敢久留了,公子神态风流,气度不凡,让人见就难忘,以后有机会,必煮茶深谈。”
众人行礼,然后告辞,见他们离开,王守田握紧了剑柄,心中迟疑不定。
这时,潜龙不过数人,可所谓白龙鱼服,要杀,只要派三十骑,必可杀之。
但是,这事也隐瞒不了人,镇不过四县府,县令已经是重臣,若是给人知道他无故杀重臣嫡子,只怕众臣立刻将自己视为纣王之流,再也没有机会获得支持,连节度使都当不到,更加不要说挽回神洲气数了。
波波杀意,从心中流出,片刻,王守田苦苦笑。
人在世上,哪有肆无忌惮的事
就算当到人道至尊,还是有无数事,不能任性。
只是这次见到李承业,王守田的心里,对人才更加迫切了起来。
去年就想着了贺益,目前此人,应该还在乡族之中当土豪,此人前世也当到了府之将,命格气数应该很高。
只是去年,还不是县之主,觉得招募的可能性不大,所以没有去。
现在命格突破,气运凝聚,也许是招募这人的时候了。
贺益有勇将之才,以力战骁勇著称,有马有甲,能力杀百人,就算不如张飞,也是稍逊些的勇将。
这人破阵陷阵,大可用之。
樊流海是大将大帅之才。
若是各率五百兵对峙,贺益可破之。
若是各率五千五万的话,现在贺益何五郎柴嘉贺仲张毅等人,全部加起来,都未必是樊流海的对手。
“哼,朱元璋是何等气数和天命,但是在郭子兴军中,也无法伸展手脚,还有入狱之祸,只得半路出奔,才有机会。”
明史,朱元璋投奔郭子兴,虽然早期受到赏识,但是随着锋芒露出,他就越来越受到猜忌,后来不得不事实上出奔,自己拉队伍,才算是青云直上,奠定了王业。
“可见天命地气也有局限,我最怕的,还是你们跑路啊,那时就潜龙入海,不能制服了,也许我应该向大帅进言,让他进仕在我的左右以就近监督和制约”王守田皱着眉,如此想着。
人道不是仙道,不是神道,无论什么命格,不能集众,不掌大权,就不显大能。
除非有着歼星舰和母皇这类超越性的大杀器
王守田哑然失笑,心中拿定了主意,要行这“釜底抽薪”之计,使潜龙没有腾飞的云雨。
第二十八章 素儿表妹上
时间推前,且说救人那日,王氏歇息的很晚,还在寻思着。
这水中救起个人来,事情论起来,说大不大,说小,却也绝非是小事情,从古到今,救人不成,反落身是非的事,也不是没有。
若是从前王家落魄无依的光景,王氏未必会多事,现在却不同了,自家儿子有了出息,日趋破落的王家,也重振了起来,她这个当娘的,自然也就底气足了。
救人命,胜在七级浮屠,她又非是那铁石心肠,遇到落难,如果有余力,拉把手,自然也是顺手的事。
幸是活了,又是个小姐,虽说是二娘所生,这个小姑娘,却看着是个规矩灵秀,长的非常可爱,让人怜惜。
白日里,乡里群妇人,口里称她是善心积德行善,她听了,也很是欢喜。
这事情过后,王氏心里却多少有些后怕来。
窗外月色正明,寝房内,王氏躺在塌上,翻来覆去,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踏实。
这种天灾**的时代,多事不如少事,说不定就惹上大祸,从前她就是守着这样的规矩,才让王家在没了男人主家后,还能勉强度日。
现在,儿子有了出息,她到底不如从前那般谨慎小心。
暗暗叹息着,她有些自责:“虽是救人的善事,却也该谨慎些才好,我儿正是搏前程之时,平日里,还是要低调些。”
想到苏小姐提及的苏家船,王氏顿时有些算计。
夜无话,次日早,家丁董二就被老夫人叫到了厅前。
“昨日听苏小姐提及,她是随苏家船去江南,途中不小心落水,这里离江口不远,你且去打探番,是否有那苏家船的消息。”老夫人稳稳的坐着,吩咐的说着。
昨天就说了,但是出行当然不是立刻的事,今天又确定了这事。
想到这里离江口有段距离,她又说着:“去徐管家那里领些路费,无论有无消息,天黑前回来报个消息。”
“请老夫人放心,小的这就去打探。”老夫人交代的差事,董二自是马上应了。
随后,就去老徐头那里领了些路费,就出了门,这且不提。
再说厅堂这边,老夫人刚打发了董二出去,脚步声就由外而入。
“婆婆。”赵婉在丫鬟的陪伴下,从外面走了进来,其实,她早就到了,只是见老夫人适才在交代事情,就在外面候着,没有贸然进来。
此时事情毕了,赵婉这才入屋。
“媳妇,苏小姐到底是客,又落水受了惊吓,这几日,你多陪陪她。”老夫人见媳妇进来,便笑眯眯的说着。
这媳妇性格温婉,向来知尊卑进退,遇到事,却又不推托,这家中的权,却也没有旁落下去,对待下人毫不怯场。
这点,让老夫人很是满意,这是家里平妻应该有的素质,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。
最初,或许还因儿子娶了平妻,心中多少有了那点点不悦,可和这赵婉相处久了,这丝的芥蒂,也就没了,暗中赞许儿子的眼光。
现在这苏小姐来历不明,媳妇去陪着,也探下底。
婆婆吩咐下来的事情,赵婉自是不敢不应,她忙微微笑,说着:“婆婆,媳妇知道了”
点点头,王氏问旁的荷桂:“府中的乌骨鸡还有吧”
“回老夫人的话,还有十几只。”荷桂回答的说着:“最近又养了批鸡崽。”
“叫灶上常备着些鸡汤,我昨日见那苏小姐面相,的确是个富贵人,可这身体到底是刚受了寒,怕是要好好补上补才成,这鸡汤可是大补,既然这府上有,就不能小家子气。”
王氏的话,听到荷桂和赵婉耳中,却是不同的效果。
荷桂自是没多想,这老夫人向来是个仁义,她只当是老夫人顾着面子,又发了善心。
苏家小姐也的确看着是个讨喜的不是
可赵婉却心中却微微惊。
古代新媳妇入门,本就艰难,古代礼法,孝顺是大事。
媳妇娶进门,在婆婆的管束下,般来说,每日家务活中的苦活累活都是媳妇在干,还时常要忍受着婆婆的挑剔和责备。
作媳妇的不能反驳,否则就是大不孝,除非后台硬的不得了,不然的话,婆婆健在,媳妇永无出头之日。
因此才有“多年的媳妇熬成婆”的说法。
现在虽说遇上了个仁义的婆婆,可这时不时的敲打,却也是少不得。
毕竟,她是平妻,以后家中少不得迎来大妇,下面也少不了些妾室,婆婆是绝容不得自己插手家事太深。
可若是不理家事,这又是大错,这深浅的分寸把握,实是半点都差错不得。
赵婉自是惴惴不安。
倒是个丫鬟这时候进来,给她解了围。
这丫鬟是昨日派去照看苏小姐,此时进来,向老夫人禀报的说着:“老夫人,苏家小姐已经醒了,现在在外面候着,想拜见老夫人和夫人”
“不愧是大家小姐,倒是守礼的”脸上带出了丝满意,王氏笑呵呵的说着:“还不速去请她进来。”
那丫鬟应了,退了出去。
见老夫人显然对这落难小姐有些好感,荷桂和赵婉心中起的心思,各不细说。
单说丫鬟出去没多会,个身影,就从外面缓步而入。
“素儿拜谢老夫人的救命之恩。”进来,苏素儿就盈盈下拜。
老夫人却是站起来,没有实受了这br >
换源: